
链上数据揭示的市场真相:11.7万美元为何成为关键支撑?
Glassnode作为加密货币领域最权威的链上数据分析平台之一,其报告一直被视为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的“晴雨表”。近期,Glassnode指出比特币的关键支撑位在11.7万美元附近,这一数据的背后,是约19%的BTC供应量处于亏损状态的残酷现实。
为什么这个价位如此重要?亏损的供应量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从数据和市场心理的角度展开分析。
支撑位的形成并非偶然。在技术分析中,支撑位是买方力量集中、价格难以跌破的关键区域。Glassnode通过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模型计算出的成本分布显示,11.7万美元附近是大量比特币持仓者的平均成本线。这意味着,如果价格跌破这一水平,近五分之一的比特币持有者将面临账面亏损,从而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
而如果价格能稳于此价位之上,则说明市场仍有较强的买盘支撑,投资者信心尚未崩溃。
亏损供应量的比例(19%)同样值得深究。这一数据是通过对比特币最后一次移动时的价格与当前价格的差异计算得出的。简单来说,这些比特币的持有者是在更高价位买入的,如今却被“套牢”。从历史经验来看,当亏损供应比例超过15%时,市场通常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
例如,2022年比特币跌至1.6万美元低点时,亏损供应比例一度超过50%,随后市场迎来反弹。当前的19%虽未达到极端水平,但已足够引起警惕。
亏损的投资者往往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信仰者,他们可能选择“躺平”等待回暖;另一类是短期投机者,更容易因情绪波动而割肉离场。Glassnode的数据显示,近期亏损状态中的比特币多为短期持有者(STH)所控制,这类投资者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一旦支撑失守,可能加速抛售,形成“多杀多”的恶性循环。
除了投资者心理,宏观环境也不容忽视。美联储加息周期、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监管不确定性,均对比特币价格构成压制。11.7万美元的支撑位本质上是市场多空力量在此位置的博弈结果——它能守住,意味着投资者对后市仍有期待;它若失守,则可能打开更深度的下跌空间。
从亏损到机遇: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市场与布局未来?
面对19%供应亏损的现实,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悲观者看到风险,乐观者看到机遇。历史数据表明,高亏损比例往往对应着市场底部特征,而聪明的资金通常会在众人恐惧时贪婪。
链上数据不仅是市场的“体温计”,更是“导航仪”。Glassnode曾多次通过MVRV(市场价值与实现价值比率)、SOPR(支出产出利润率)等指标精准捕捉市场转折点。当前MVRV比值已接近1,说明市场整体处于公允价值区间,甚至略有低估。而SOPR数据则显示,盈利的投资者普遍倾向于持有而非卖出,这是一种积极的长期信号。
亏损供应集中度提供了潜在的“买方机会”。当大量筹码处于亏损状态时,往往意味着抛压逐渐衰竭。一旦市场情绪回暖或宏观面出现利好(例如美联储政策转向、比特币ETF通过等),空头回补与新增买盘可能推动价格快速反弹。回顾2018年底和2020年3月的市场底部,均伴随高亏损比例与低MVRV值,随后迎来了牛市。
对于不同策略的投资者,当前市场意味着不同的机会。定投者可以继续执行计划,在支撑位附近分批布局;短线交易者需密切关注11.7万美元的防守情况,若放量跌破应及时止损;而长线持有者则不必过度恐慌,历史证明,比特币每次深度回调后都创出了新高。
Glassnode的数据提醒我们:市场永远周期循环,认知情绪比预测价格更重要。11.7万美元的支撑位和19%的亏损比例既是警报,也是路标。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数据不会说谎,但如何解读数据,取决于每个投资者的视野与格局。
或许,正如巴菲特所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当下的比特币市场,正为那些相信区块链未来、不畏短期波动的人,提供着难得的入场窗口。


